最近,突然感受到一个现象:各家AI创业公司的状况差不多,换工作的区别不大。
一、区别不大的现象和原因
具体来说,有些AI产品经理,在不止1家头部(知名)AI创业公司工作过,但突然发现,在哪家公司待的感觉都差不多——这主要体现在:
1、公司业务层面,处于“横盘”状态,不仅过去1年左右没有进展,而且现在都还看不到明显的爆发苗头。所以,对于同领域的竞品公司而言,业务的形态和状况都差不多,很少有绝对的领先者和差异化。
2、个人成长方面,不仅缺乏随着业务爆发而带来的成长锻炼机会(比如早期的QQ/微信/微博),而且,团队内部,没有特别懂AI(+业务)的产品前辈(团队)指导自己成长。而后者的原因,不仅是因为整个行业内,有5年以上AI从业经验的产品人才很少(很多AI团队的产品leader是转型不久,甚至,有的大公司的AI lab内,AI产品经理还是汇报给技术负责人,而没有统一的产品负责人),还因为,(我去年提过的)各家AI公司的业务方向远远不止1个,在AI产品经理所工作的细分领域,ta就应该是公司内最懂这块事情的人。
3、基于1和2,大多数AI产品经理现阶段的薪酬水平和职级水平,很难有快速提升。
由于以上3点,在一家AI创业公司工作1~2后,有些AI产品经理会考虑换一家,这时,该如何考虑呢?
二、在一家AI公司工作1~2年后想换工作,该如何思考呢
1、如果是为了获得更好的“把事做成”的机会,请注意,目前行业内,有相对有点“苗头”的公司,非常非常少。
这背后的原因,我之前在饭团里也分享过,既包括目前AI技术/产品/商业落地有瓶颈,还包括AI人才(特别是AI产品经理)的困乏,更包括用户(AI原住民)还远远没有成熟/ready。
个人判断,1年之内,[有苗头能“把事做成”的AI公司非常非常少]的现状不会有根本改变,大家都还需要摸索、积累和等待时机。
有了这个预期之后,我们不应该一开始就海投简历,而应该先花时间私下去做些dig工作,精简目标公司pool(当然,真正开始面试的时候,是可以为了练手而先去面试非重点目标公司的)。
虽然很少,但有苗头能“把事做成”的AI公司还是有的,比如两类。
1)已经有海量的用户/数据,并且AI在该公司业务领域应用得非常“自然”。典型代表公司比如,滴滴AI labs,以及今日头条的某些AI创新部门。
2)公司战略已非常明确的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,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(壁垒)和知名度。典型代表是图灵机器人(儿童AI大脑)、图森未来(卡车自动驾驶)。
2、如果是希望有更牛的产品leader(AI产品经理团队)来带领自己成长,目前行业内可选的公司也不多。比如
1)滴滴AI Labs
2)图灵机器人
当然,我所了解的信息肯定还不顾全面,如果大家了解,还有其他非常不错的AI产品团队,可以在今天的饭团评论区(或者知乎私信)告知我;后续,我也会尽量帮你吸引人才。
3、如果纯粹是为了有更高的收入和title,可以广撒网,择高选择即可。特别是对于一些业务刚开始做的公司,你的稀缺度可能更高。
4、短期内,如果不能进入适合自己的、真正好的AI公司(有机会把事情做成+有好的产品团队带你成长),还不如维持公司现状,在业余时间多多努力,让自己先成为细分领域内最懂的TOP人才,等待未来时机到来。
总结下,今天这篇分享,希望大家了解的是
1、现阶段,换一家AI公司,很可能区别根本就不大。
2、“有机会把事情做成+有好的产品团队”非常少,比如滴滴AI labs、图灵机器人。
3、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机会,还不如先专心练剑。
附:最新AI产品经理求职动态系列历史文章
以上内容,来自饭团“AI产品经理大本营”,点击这里可关注:http://fantuan.guokr.net/groups/219/ (如果遇到支付问题,请先关注饭团的官方微信服务号“fantuan-app”)
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:黄钊hanniman,图灵机器人-人才战略官,前腾讯产品经理,6年AI实战经验,9年互联网背景,微信公众号/知乎/在行ID“hanniman”,饭团“AI产品经理大本营”,分享人工智能相关原创干货,200页PPT《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》被业内广泛好评,下载量1万+。